关注我们

官方微信

让语文阅读课堂“活”起来

作者: 校园新闻来源:本站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20/6/20 9:53:37
返回列表

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,也是大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。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,改变目前这呆滞的阅读课堂现状,构建富有开放而有活力的新的阅读课堂,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?下面我以上《近体诗六首》的教学过程谈谈我的一些感受:

首先,要了解学情,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,这是“活”起来的前提。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,诗歌鉴赏是个难点,究其原因:一是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读诗的习惯,仅仅在考试中才读;二是学生的文言基础太薄弱,读不懂诗;三是学生对鉴赏的方法了解甚少。所以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总是觉得无从下手,得分很低。我因此在上这课之前做了一个调查,了解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感到困惑的到底是什么。结果我发现学生有很多问题,如:读不懂诗歌意思;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答题;相关诗歌鉴赏术语知识缺乏等等。针对这些情况,我调整了教学思路,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,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,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,提升鉴赏能力。

在上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时,我没有一开始就放这首诗的录音,而是有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诗歌,朗读的结果有三种版本:激情版、伤感版、中庸版。但我并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,而是说:“大家最欣赏诗里哪些词句?”,“看看课文中的注释写了什么内容?”经过我的稍微提示,有的捧书津津有味地读;有的埋头圈、点、写、画;有的则与同桌小声地交流。当然最终学生读对了这首诗的味道。总之,在阅读教学中,教师应尊重孩子们的选择,满足孩子们的愿望,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,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和发展。

其次,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,“授人以渔”,这是“活”起来的核心。在上杜甫的《登高》这首诗时,我针对学生在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出现偏差的问题,提出找诗中的“情点”以及“景句”的思路。不一会儿,学生就自己勾画出诗中的相关词句,其中有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即兴地在黑板上画出其中颔联的画面,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。另外有人用联想和想象将诗句的意境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,效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。在赏析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时,学生在对“萧萧下”和“滚滚来”的分析中,其中说到“滚滚来”既写出长江奔腾的雄浑气势,又写出诗人坦然面对人世的种种不幸和忧伤的胸怀。实在令我叹服不已。而且《课标》也强调: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,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,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。

在上完这首诗后,我马上在黑板上总结出大家读懂诗意的方法,当然主角是学生,让他们自己谈谈鉴赏的心得体会,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:一是看注解;二是看诗题;三是抓情点;四是抓景句;五是抓末句。课后我出了一道诗歌鉴赏题,从做的效果来看是很不错的。

再次,要指导学生由课内阅读上升到课外的自主阅读,这是“活”起来的关键。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作为阅读例子的教材,有意在课堂指导阅读中向课外作品延伸,引领学生由课堂文本阅读至线性区域阅读。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、充分领会和理解文本意义,但这决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,目的在于让学生作更多的阅读实践。当然文无定法,义无定解,见仁见智,这本身就是学习者、阅读者的事。因此我个人觉得语文教学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于文本意义的正解,而应将教学重点落实于阅读方法的教授上,将阅读多少、得益多少的任务还给学生本人,让他们去举一反三,让他们去拓展文本意义。就像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:“养成阅读能力在乎多阅读,在乎阅读得其法;阅读的材料却不必要名作”,可见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、去分析、去体味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,也是教师的责任。

最后,要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的爱好和习惯,这是“活”起来的保障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有效调控学生的阅读行为,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。尽管学生都具备一定的阅读素质,但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,那么其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得到发展的。因此,关键是要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在阅读的实践中历练。正如叶老所说“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,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……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,培养真能力”。而课外阅读是偏向于学生自身的能动行为,因而语文教学必须涵盖学生的课外阅读,即归纳课外阅读于课堂内,补充课内阅读于课外。具体做法可适当布置阅读作业:开列书单,作摘录,写读书笔记,学写小论文,定期交流或展出,总结评价。这次我并没有将《近体诗六首》全部上完,而是留了两首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鉴赏。而且作业的批改时通过语文活动课来完成的,让学生互相批改,互相点评、交流。

总之,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教课本,也不是教学生,而是教学生学。而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,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、分析、理解的能力,我们要教方法而不是讲答案。古语云:“授人以鱼,三餐之需;授人以渔,终生之用”。我们在教学中,应该尝试教给学生方法,让语文课堂真正的“活”起来!

招生办公室电话:0830-8893798

行政办公室(举报)电话:0830-8892040

学校地址:四川省泸县玄滩镇商业街西段256号

传真: 0830-8893040

邮编:646105

校长:罗江 | 四川省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资质号:川教YW-20130029

网站备案:蜀ICP备05031312号 | 川公网安备 51052102510538号 | 网站建设:安古信息   ipv6 ready

招生电话 :0830-8893798